《导演的忠告》只播出了三期节目,却备受争议。不是等待“演员的建议”,而是迎来了导演的竞争。本以为会让我们看到目前优秀的年轻导演,没想到却是一场又一场的争吵。
(一)
让我们先来看看吴中天的抄袭事件。
在新节目中,引起争议的是吴中天短片《销售》的抄袭。
节目播出后,被挑出来抄袭希区柯克的《最好的房子》。24小时后,吴中天终于道歉,但有趣的是,吴中天承认在节目中撒谎,但否认抄袭。
所谓在节目中撒谎,是指吴中天在回答制片人李放的问题时隐瞒了故事的来源。吴中天说这是根据一些社会事件改编的,但在他的道歉中,他说原来的故事实际上是他的姑姑说的,他从一本文学杂志上看到的,然后根据一些外国新闻事件改编的。
这是他撒谎的地方。
至于他为什么撒谎,他没有说明原因。
但他否认抄袭希区柯克的《最好的房子》。一方面他没看过这个短片,另一方面也不敢在这样的平台上复制,最后的片子是整个团队创作的。
这里还有两个问题。
首先,吴中天作为一个电影和电视从业者,在识别素材来源的能力上,或者说在他的过程中,有一个漏洞。只把道听途说的故事拿来即时使用,会出大问题。如果材料本身是抄袭的,那么对于取者来说,就会陷入抄袭问题本身。
可见吴中天的专业方法和态度是有问题的。
第二,吴中天特别强调团队的贡献,所以是否可以这样理解,吴中天自己也不知道,但他的团队成员有意模仿或借鉴,所以出现了很多类似的镜头和道具。一方面,吴中天知道并调查了这一点吗?
但从文字上看,他并不承认自己抄袭,依然是自己团队的作品。
在其官方宣传海报上写着“镜头背后的我更真实”,但现在这个操作明显打脸了。
作为影视从业者,版权事宜无疑至关重要,这是其生存发展的关键。如果不重视版权问题,影视行业怎么发展?但是,这个问题并没有在节目中提出。除了吴中天现在的道歉,节目组没有对此事做出任何回应。
当然,这个事件涉及到节目的另一大特色。
(二)
再来看评委的双重标准。
因为除了王晶和李放质疑吴中天,其他人没有任何问题。
这与之前对待其他演员的态度大相径庭。
志飞·毕的《小城之春》被批评为非他的作品。
因为德格娜引用了《黑马》中的两组场景,影评人蒙中也批评说这不是她的作品。
在吴中天,集体沉默。
双标太明显了。
如你所见,在节目中,评委是相当严格的,但并不是对所有人都如此,至少节目是这么表现的。
当然还有更多地方。第二代明星宁媛媛和王文的作品显然受到高度赞扬,而那些没有背景的导演则受到大肆批评和无情的批评。
显然,我们不会知道这背后的具体情况,但这就是节目呈现给我们的,那就是节目的双重标准。
(3) 3)
还有一个交通问题。
当我们在节目中看到流量的时候,会有一些惊喜,但是当我们知道背后有吴彤团队的时候,一切都可以理解了。
《我是演员》也是吴彤的团队制作的,现在《导演的建议》是和企鹅联合制作的。作为善于利用流量的吴彤,自然不缺流量。
虽然流量人给这个节目贡献了大量的流量和热度,但也引起了极其不客观的评价。
最直接的反映就是作品的评分。
尤其是在网络上,今天黄的《奥斯卡最佳短片》评分9.8,短片有贾斯汀流量。
包贝尔的《哪吒》得了9.6分,短片有着不错的朱之鑫流量。
很明显,这两部短片并不是现场评价最高的两部,但是因为演员的流量问题,在网上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是不公平的。
10分制有这么高的分数,两部作品配得上这么高的分数吗?
现场得票最高的短片《爱》只得了8.7分,得票第二高的关的《人间烟火》得了9.4分。
Flow让程序成功了,但是它在耽误工作,影响评价。
这样的节目可信度有多大?
(4).
最后是经典翻拍。
第一阶段的作品都是经典IP的翻拍。
而广受诟病的《小时代》也榜上有名,这也是演技类节目的一大亮点。现在黄改编这个IP所呈现的短片,是对这个IP的讽刺,当然也是对整个行业的批判。
连导演都不信任这个IP,让观众怎么相信这是经典?
另外两年,市场上充斥着经典IP作品的翻拍,却很难看到优秀的。大部分都是翻拍,也就是翻车的意思。现在这类节目提倡翻拍而不是原创,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,所以很多作品都不是导演本人的笑话,甚至还有抄袭事件。
程序本身的价值体系是有问题的。
《导演请指教》的豆瓣评分只拿到了4.1分,相比《我是演员》和《演员到位》,无疑刷新了最低分。最后还是被自己给毁了。
节目初衷是好的,但追求的是流量思维和娱乐态度。这样的初心怎么能做出好节目?